【阳光评论】在与时代共奋进中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重新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敢为天下先、勇立时代潮头,在与时代共奋进中不断攀登艺术高峰,推动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坚持以人为本,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凡欲立传世之作,必先有传世之心。人民是生动故事的创造者,也是精彩艺术的酿造者,更是文艺发展的审美主体。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等人的诗词作品,都是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反映的是人民的悲欢、时代的风云,所以能成为裨补时阙、塑造民族灵魂的丰厚滋养。历史反复证明,如若脱离现实、远离人民,终将使创作走入死胡同,只有紧贴群众、紧贴生活,才能创作出经久不衰的文艺作品。奋进新征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努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从时代之变、国家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文化之美、群众之美,抒写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奋斗之志、创造发展之果,始终扎根祖国大地、植根于人民,努力创作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文艺作品。主动观照现实,立足当代社会发展的创作空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自《诗经》、《楚辞》起,中国文学就形成了抒写人生、关注现实的传统,后经历代诗教强化,遂成为民族的审美文化精神。历史证明,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问题、观照现实诉求,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适逢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新时代,人民生活丰富多彩,施展才华的空间无比宽阔,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发扬现实主义精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知行合一,积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努力宣扬新时代的精神图谱、时代所需的真实声音,积极输出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阐释好、传播好、树立好。强化推陈出新,坚守包容并蓄、守正创新的创作原则。古训言:“昌必有衰,兴必有废。”唯有坚持守正与创新并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方能使中华文化跳出一潭死水,绽放新的时代光芒。踏上新的赶考之路,要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破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的两分论,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精神动力。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积极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塑心铸魂,树立德艺双馨的人生价值追求。铁肩担道义,辣笔著文章。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卷十三》言:“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只有珍惜羽翼,重视社会影响,秉持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私德,自觉把崇德修德作为一种追求,擦亮人生道德底色,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涵养、修养,才能走得稳、行得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作品是衡量文艺工作者人生价值的真正标准,质量衡量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才能无愧于人民和时代。要持续加强艺术训练、不断提升文艺品质,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引领人们积极向上,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力量。(晋玉东)(《阳光评论》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文明建设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任编辑:吴佳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