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安徽行” 解锁传统文化“常新”密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况。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做好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生生不息。以“情怀”解锁传承密码,让传统文化在“系统保护”中焕发“新生机”。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者,中华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各类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从万里长城到北京故宫,从唐诗汉赋到宋词元曲,从替父从军到精忠报国……厚重的华夏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殷实家底,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也是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和根源,孕育了中华儿女独特的气质与精神,为“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注入了不竭动力。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亡,不少传统技艺濒临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以真情实感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本地文物遗迹、传说故事、民间风俗、民间技术、文学艺术等,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让“蒙尘”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以“传播”解锁破圈密码,让传统文化在“根植人民”中充满“新生气”。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新的载体频频“出圈”走红、“圈粉”无数,《中国国宝大会》中一件件传世珍宝映入眼帘,《唐宫夜宴》、冬奥《二十四节气》等一场场视觉盛宴震撼人心……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碰撞、融合正逐渐成为时代“主流”,充分彰显出当代年轻人不断提高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群众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创新表达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文化创新发展的“助推器”,采取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宣传方式,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相协调,真正做到“走入寻常百姓家”。以“创新”解锁发展密码,让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中绽放“新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传承与创新,只有紧跟时代脚步、注入时代内涵,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广大党员干部要肩负起传承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壮大发展的光荣使命,要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为导向,结合新时代要求,不断创新文化产品与服务,打造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文化体验,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要推动传统文化与高新科技深入融合,运用高科技元素,让文化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绽放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黎川县西城乡人民政府  吴松伦、朱熙)
【责任编辑:孙轲】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