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力量 踏上中国式现代化幸福之路

安徽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襟江带淮、区位条件优越,在安徽,于千年古城汲取文化智慧,到合肥看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异军突起。“要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聆听“安徽之行”的袅袅余音,从“徽风皖韵”中汲取时代发展新功能,谱写时代发展新篇章,大踏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康庄大道”,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持者”“参与者”和“践行者”,与亿万人民一道拥抱美好的未来。细悟“徽风皖韵”,读懂“文化滋养”,融合“传统”与“现代”,踏上直通幸福的“传承之路”。“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走进“六尺巷”,小巷虽宽不过“六尺”,却闪耀着华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交织着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淳朴民风,蕴含着人民为中心的群众工作方法。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神经”,处理好基层治理的“鸡毛蒜皮”,才能写好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文章”,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六尺巷”的故事,发扬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创新“一线工作法”,主动踏出“办公门”,走进田间院地、门前屋后、街头巷尾、车间码头,主动回应群众呼声,读懂人民期待,化身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以奉献之心、务实之举找准群众需求点,做好源头管控、过程跟踪、结果评价,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细悟“徽风皖韵”,读懂“国之大者”,融合“初心”与“使命”,踏上直通幸福的“奋斗之路”。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工作从哪使劲、怎么发力,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坐在床头问冷暖,到走进厨房看餐饭,从在田间地头与农民算收入,到产业基地与工人聊销路,与群众话传统,聊家常……一字一句、一点一滴,无不体现时时放不下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人民“置顶”,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要心系“万家灯火”“柴米油盐”,站稳人民立场,用行动诠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真正把根扎到泥土里、深入群众心坎上,一起踏上直通幸福的“奋斗之路”。细悟“徽风皖韵”,读懂“科技引领”,融合“线上”与“线下”,踏上直通幸福的“创新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们必须深耕“创新”的沃土,激发创新活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发展模式,深刻认识到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结合地方的特色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科研水平,以“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智慧找准地域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产业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质量化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推动乡村产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打造靓丽的乡村名片,念好属于我们的“山海经”。( 曲振声 )
【责任编辑:孙轲】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