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人体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防御机制,也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因咳嗽就诊者占呼吸专科门诊患者的80%以上,咳嗽的患病人群之广可见一斑。实际上,咳嗽并非只是呼吸道出现的问题,它涉及不同解剖部位,包括鼻、气管、肺、胃、食道等。
(一)国内外通常按照咳嗽的持续时间将咳嗽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
1、急性咳嗽指的是病程持续时间小于3周的咳嗽。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等。原有疾病的加重都可以导致急性咳嗽,常见的症状是起病比较急,会有咳嗽、咳痰或者是痰少,有部分患者会伴有喘息气短等等症状。
2、亚急性咳嗽一般是指病程持续时间在3周至8周的咳嗽,是急性咳嗽到慢性咳嗽的一个过渡。常见的病因有感染后咳嗽、咳嗽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等。常常见到的咳嗽症状是咳嗽、痰量比较少,吸入异味可能会加重咳嗽,且可能呈阵发性发作。亚急性咳嗽,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会转变为慢性咳嗽,而导致难以根治。
3、慢性咳嗽是指病程大于8周,经过推荐的规范检查和治疗后,原因仍然不明;经过针对慢性咳嗽已知病因的经验性治疗,咳嗽仍不能缓解;部分有慢性咳嗽病因的检查证据,但治疗效果差的一类咳嗽。它常见的病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异性咳嗽等等。它的症状最常见的是咳嗽时痰比较少或者没有痰,吸入异味或凉空气的时候咳嗽会加重。如果是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还会伴有进食以后咳嗽的加重,或者会伴有反酸、烧心等等症状。
(二)按咳痰的性质进行分类,咳嗽可分为干性咳嗽、湿性咳嗽。
干性咳嗽是指咳嗽而无痰或痰量很少的情况,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胸膜炎、喉及肺结核、二尖瓣狭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湿性咳嗽是指咳嗽伴有咳痰的情况,常见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及肺发生空洞时。
(三)咳嗽、咳痰药物的选用。
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专家建议:剧烈干咳者可适当应用镇咳药,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祛痰药;(感染后咳嗽)对部分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短期应用镇咳药、抗组胺药、加用减充血剂等;有细菌感染如咳脓性痰或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者,可依据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1、镇咳药:能控制或抑制咳嗽反射,对于影响睡眠的干咳最有效,比如氢溴酸右美沙芬片,适用于无痰干咳,包括频繁,剧烈的咳嗽。但对于有痰的咳嗽,除非明显影响睡眠,否则不要轻易使用镇咳药。不过一些兼具镇咳祛痰的中成药,如强力枇杷胶囊,其能镇咳祛痰,养阴敛肺,适用于久咳痨簌,支气管炎等;
2、祛痰药:能帮助稀释痰液,降低粘稠度,使痰液更容易咳出,适用于痰液粘稠,咳出困难的患者,同时还需要大量饮水。常用祛痰药有氨溴索、溴乙新、乙酰半胱氨酸等。
3、雾化吸入治疗: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清洁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祛痰药仅为对症治疗,应注意重因治疗。在应用祛痰药时应注意痰的排出,大量咳痰时,不宜应用镇咳药,尤其是中枢性镇咳药,会使咳嗽中枢受到抑制,阻断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滞留于气道,堵塞呼吸道,既影响呼吸又易继发感染。在选择用药时应先祛痰为主,止咳为辅,或者选用一些兼具镇咳祛痰的药物。在联合用药时,多注意各药的禁忌证。
当下新冠肺炎肆虐之际,咳嗽咳痰往往成为人们谈之色变的症状。寒潮降临又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应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睡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外界病菌。另一方面,由于导致咳嗽、咳痰的原因较多,因此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时,应尽量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再由医生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南方健康热线 » 咳嗽和咳痰的区别,正确用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