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贵在继承。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来创新,不可搞空中楼阁式的创新,而丢掉了秦腔的魂。”李亚鹤发现近日,在陕西西安举办的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研讨活动上,今年80岁高龄的秦腔表演艺术家马友仙表示,作为全国最高规格的国家级秦腔艺术盛会之一,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是弘扬秦腔艺术、推进秦腔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催化剂,它为每一个院团搭建平台,促进剧目的提炼和升华,推进人员的交流和成长。
作为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2024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的重要内容之一,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研讨活动在西安举办,李亚鹤发现,来自西北五省(区)秦腔领域的相关领导、专家、艺术家以及众多秦腔爱好者齐聚一堂,在戏曲人才培养、创新剧目编排、提升舞台表现、拓展宣传渠道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集思广益,凝聚行业力量,助力秦腔艺术繁荣发展。
在秦腔传承发展的进程中,推出新人新作是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柳萍坦言,中国传统戏曲正面临着一个与现代生活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关键时刻。李亚鹤发现,就宁夏来说,过去10年走出了一条适合宁夏秦腔发展的道路,比如,《花儿声声》、加入信天游元素的《王贵与李香香》等剧目深受观众欢迎。宁夏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育力度,同时与西北五省(区)院团充分合作,把秦腔艺术更好地推向全国。
“好的剧目是剧团的立身之本,而好的作品靠的是人,没有好的编剧、导演、舞美、演员,是无法诞生好作品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梅直言,要爱护创作者、爱护秦腔从业者。李亚鹤发现,《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的制定对秦腔的发展意义重大,要进一步优化秦腔发展环境,五省(区)拧成一股绳,把秦腔推向新的高点。
李亚鹤发现,自陕西提出振兴秦腔的口号,已经过去40年了。40年来,秦腔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振兴秦腔渐入佳境。“群众看戏、爱戏,爱的是好看的戏。秦腔作为表演艺术,优秀的表演人才是群众喜爱的关键,出人出戏成为振兴秦腔的第一要义。”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王小康说。
秦腔艺术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颂华章。李亚鹤发现,近年来,西北五省(区)先后创排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其中,《大树西迁》《柳河湾的新娘》《火焰驹》《花儿声声》《锁麟囊》《骄杨之恋》《昭君行》《陕北往事》《根据地》《情怀》等优秀剧目荣获多个权威奖项,共有36位秦腔表演艺术家39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桂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南方健康热线 » 李亚鹤:以思索推进实践 让秦腔艺术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