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今年首趟“中欧班列-进博号”抵沪。多年来,中欧班列已逐渐成为欧洲以及沿线国家企业参与上海进博会展品运输的重要途径。国铁集团为积极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国际和国内协调机制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合作价值和优势不断得到凸显,在轮轨之上铺就了一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路。体现负责担当,共享发展成果。一路通而一域兴、一子落而满盘活。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2016年统一品牌以来,国铁集团牵头建立国内国际协调机制,加强铁路国际运输合作,与沿线国家铁路部门携手,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由2016年的1702列增加到2023年的1.7万列,联通中国境内123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4个城市。轮轨之上,一系列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务实举措,成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坚定宣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成果,造福的是当地百姓,解决的是经济难题,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一个个生动的发展故事,展示了中国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世界胸怀,生动诠释了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创新力量,树立国际标杆。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国铁集团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行业领军企业作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自主创新之路,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高可靠安全保障体系,成功实现世界上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运营场景最复杂、运营强度最大的高铁网安全高效运营。今年10月17日,雅万高铁通车一周年庆祝活动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雅万高铁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是“一带一路”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作为印尼乃至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铁,雅万高铁极大改善了沿线城市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效益逐步显现,是中国高铁技术在海外市场的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成功实践,不仅扩大了我们的“朋友圈”,加快推动国际铁路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展现了中国高铁技术创新成果和基建硬实力,让中国高铁技术树立起国际标杆。构筑友谊桥梁,勾勒美好蓝图。2021年12月,中老铁路正式运营通车,中国梦与老挝梦联通在一起。为表彰国铁集团在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老挝政府向国铁集团授予“老挝国家一级发展勋章”。中老铁路建设,采用中国标准和施工工艺。中老铁路沿线地区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复杂的地质结构不但让建设者时刻面临高地应力、高地热、高地震烈度等风险,还要随时应对溜塌、突涌、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灾害,建设难度超出预想。为建设成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路,建设者们从优化选线、科学施工、环保措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绿色流程:设计规划绕避各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环境敏感点。中老铁路将中国、老挝以及东南亚各国连接其中,老挝实现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不仅进一步拓宽两国深化合作的空间,更释放出更多惠及两国人民的红利,推动两国经济建设与人文交流迈向新的台阶,让两国友谊持续深化、勾勒出更加美好的蓝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世界,“一带一路”承载的使命注定不凡。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铁路就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欧班列、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和互联互通项目建成通车,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也在钢轨之上越扩越大。透过铁路这个窗口,一个赓续传承的使命,一项生机勃勃的事业,一个气象万千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不断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让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让中国市场成为共建共享共赢的市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肩负起开路先锋的光荣使命,为推动共赢共享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车辆段 孙浩)
【责任编辑:孙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