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腹膜透析(PD)患者中更为普遍。有效控制高血压,对于延缓肾功能恶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腹膜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腹膜透析(PD)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 容量负荷过重:随着残余肾功能减退或丧失,水钠排出能力减弱,加之腹膜超滤功能下降,易引发水钠潴留和容量依赖性高血压。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激活:腹膜透析通过透析排钠排水,有时并不能有效降低血压,反而容易加重高血压,由于低血容量有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引起血管收缩而导致高血压。
3. 其他因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贫血、营养不良,也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二、高血压的评估与个体化目标
1. 血压监测:PD患者需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避免“白大衣高血压”或隐匿性高血压的漏诊。推荐每日早晚固定时间测量,记录并随访是供医生参考。
2.血压控制:建议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疾病者需更严格。
三、管理策略
1. 限制水盐摄入:低盐低脂饮食。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为3-6g,并合理限制水的摄入。
2. 生活方式调整:控制体重,避免体重过低或肥胖,减轻应激性血压升高;戒烟、戒酒;在身体可耐受情况下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及总脂肪摄入量。
3. 药物治疗:腹膜透析患者水钠潴留会影响降压药的作用效果,则会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常见降压药物有:呋塞米、缬沙坦、厄贝沙坦、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美托洛尔、沙库巴曲缬沙坦等。根据腹膜透析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4. 加强超滤:调整腹膜透析方案,增加高渗透析液交换次数,缩短腹膜透析液留腹时间等。
5. 如若持续性高血压需要及时与腹膜透析中心联系,通过降压药调节血压。
PD患者高血压管理是需要长期医患配合的工作。通过容量控制、生活方式干预、合理用药及透析充分性优化等多维度策略,才能真正实现血压达标,护航患者长期生存质量。